钦州市的水电事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6 04:26:4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处沿海的钦州市,境内丘陵起伏,地形复杂。夏秋两季雨量集中,台风频繁。一年之内,往往是先旱后涝,涝后又旱,旱涝交替出现。频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千旱、洪水为寄,是制约全市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解放后,棠领导全市各族人民,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兴修水利运动,兴建了大批中小型水利工程。

  如今,水库枢纽工 程、陂坝工程、水电站、机电泵站工程以及大小灌区工程在 全市境内星罗棋布;农田灌溉渠系纵横交错,为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蓄水工程:从1954年冬兴建大寺那浪水库和翌年兴 建沙埠清水窝水库起到1990年止,共建成了10万立方米以上 的中小型水库200座,山塘1,588处。其中,中型水库有石梯、京塘、吉隆、田寮、大马鞍、荷木、长江、金窝8座;小 (一)型水库46座,小(二)型水库146座。总库容39,139 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2,459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45,003亩,有效灌慨面积288,101亩,保证灌溉面积253,570亩;

引水工程:全市先后建成引水工程290处,较大的有钦江青年水闸、钦北工程、大直那桃水陂、长滩民族水陂等。设计总引水流量22.03秒立米,设计灌溉面积192,387 亩,有效灌溉面积175,826亩,保证灌溉面积174,300亩;

提水工程:现有电灌工程30处,装机31台,889千瓦;水轮泵站76处,装机129台;柴油机灌溉402处,装机 407台,5,932马力。机电泵站设计灌溉面积83,683亩,有效灌慨面积52,673亩。

  上述蓄、引、提工程灌溉设施2,640处,其配套的干、 支、斗渠2,000多公里。渡槽、分水斗闸、泄洪堰等渠系建筑物遍布山间和原野。目前,全市已建成万亩以上灌溉区有 钦江、钦北、石梯、京塘、吉隆、荷木、金窝、那桃、乌石 江9处,千亩以上灌区有长江、五星、麻园等29处;还有一 批千亩以下灌区。这些水利灌溉工程分布在24个农业乡 (镇),设计灌溉面积62.1073万亩。1980年曾发挥最高灌溉效益63.01万亩(含自然灌溉11.39万亩)。各种水利设施的建成配套,使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14.02方亩 (自然水灌溉为主)增到55.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61.5%,占水旱田面积5.8%。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许多农田由单造变双造,旱地变水田,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1990年粮食总产8.8亿斤,比1950年1.99亿斤增长4.4Z倍。兴修水利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59年兴建的钦江青年水闸,拦钦江而截水,分东西干渠自流灌溉沙埠、康無岭、大番坡等乡耕地9.61万亩,昔日因干旱而无法耕作的坡地和沿海低产的咸酸田变成保水稳产良田。

  地处沿海或沿江的黄屋屯、康熙岭、沙埠、钦州镇、大 番坡、东场、那丽、龙门、犀牛脚8个乡(镇),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堤围长期失修,堤身低矮单薄,每遇洪水、大潮袭击往往溃堤成灾,围内人蓄伤亡,庄稼被淹,房屋倒塌,人民的生命财产经常受到严重的威胁。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为改变这一状况,组织群众进行了艰巨的劳动,新修、加固,并堤连围共计184处,全长229.42公里(其中海堤工程 176处,总长201.254公里,河堤工程8处,总长28.167公 里),新建和维修排水挡潮涵闸995个。这些堤围工程中,保护3万亩以上的堤围有5个,千亩堤围19个,共保护村庄 320条,人口12.44万人,耕地面积17.42万亩。

  钦州镇位于钦江下游,地势低平。过去,每遇洪水泛滥及潮水顶托,旧城区一马路以下沿江低洼街巷必受水害。1973年至1975年,国家投资了353万元修建钦江防洪大堤,大堤从北郊大埠村起,向南经钦江大桥至尖山渡桥止,全长 4.7公里。与此同时还在钦江桥头兴建电力排水站1座,排除堤内积水,从而有效地保证钦州镇的安全防洪。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在这方面,钦州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从全市农业对水利的需求来看,还未相适应,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继续努力发展钦州的水利事业,为振兴钦州农业作出新的贡献。



分享与传播钦州历史,让钦州人更了解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广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广西论坛 ( 桂ICP备17012448号-6 )|Sitemap

GMT+8, 2024-9-27 12:24 , Processed in 0.54941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广西iso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