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论坛 发表于 2024-7-26 14:17:22

南宁旧事——肖云举史事拾零

肖云举,字允升,宣化县淡 村(今南宁市郊淡村)人,生于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卒 于天启七年(1627年),是明王 朝末叶的大员,死后谥文端公; 原籍江西,在明初,他的先祖是 官员,就任于广西,入籍宣化。 肖云举的曾祖父叫肖蕃,父亲肖 栋。

肖云举二十岁考中举人,万 历十四年(1586年)考取进士, 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擢升为吏部 左侍郎,主持庚戌仓试,后晋升 为太子太保,掌詹事府事礼部尚 书,平生以气节文章有誉于朝 野,著有《青罗集》五十余卷, 《南宁府志》、《粵西文载》等书 载有其著作很多。其有子八人, 名鸿囹、鸿业、鸿襄、鸿靖、鸿庆、鸿祐、鸿誉、鸿振。明王朝对肖云举相当礼重,死后 追赠相当宰相地位的太傅官衔,所以他的墓碑是这样书写 的:“明赠太傅赐祭葬礼部尚书谥文端公肖云举墓”。

南宁人对肖云举史事的传说,总是称为肖阁老史事, 依《邕宁县志》所载及采访所得者,略述如下逸闻。

1.风景建设:南宁的风景,向有八景之称,其中的 “青秀松涛”与“宏仁晚钟”就是肖云举建设的……“宏仁 晚钟”的宏仁寺地址原是七莲庵改建的,清康熙二十九年 (公元1690年),左江镇总兵唐光尧等捐资重修,还刻有碑 记,现已湮没。碑记有这样描述:“每当夕阳西下,皓月 方升,江船夜泊,余响悠悠令人悠然遐想不尽云云。”

清代和尚释如芝曾写有〈废仁晚钟》七言律诗一首:锵锵声出上方门,隔水劳人净耳根。听到断时还有韵,悟从空里绝无痕。鸟凄古树惊凉月,鲸吼西风度远村。为报尘途多碌碌,敲残百八已黄昏。
2.府第遗泽:肖云举在南宁城里有一间宽敞的府第, 在今民族路西头,背后接近邕江饭店,新中国成立后曾一 度改建为工人医院。在清朝统治时代,曾把这家府第改为 开科取士的考试院。桂西的太平府、泗城府、镇安府三郡 的考试都附设该院。因为年久失修,墙屋倾圮,到了乾隆 六年(1741年),知府苏士俊捐资重修,并置石桌石凳在院 里。到了道光八年(1828年)左江道呈麟,置南宁府景琨, 知县王济与地方绅士们又捐资重修一次,增建东方场一座, 计有屋舍十二楹,坐号六百位,新旧座位合计起来有两千二百六十多个,真是宽广之极,无形中肖云举的府第,可 以说是泽及士子。

辛亥革命推倒了清政府,广西在陆荣廷统治时期将这 所府第作为广西财政厅。政府每年仍纳租金给肖云举遗族, 每年租金二十四两银,历来由县政府支给,有案可査。民间中传说,肖云举之所以能够做到明王朝的朝廷大臣,是 因为他家有一口祖坟在青山大岭,有“丹凤朝阳”之势; 又说他父亲原在青山脚下思贤塘卖粥等等。这纯属虚构而已。依据肖云举的学生钱谦益撰写的《肖云举神道碑》一 文说,肖云举出生于官舍里,父亲是高要县县令。
肖阁老这个名字及其在民间中的传说,为什么家喻户晓,这里有一段历史原因。1926年间,南宁教育界和地方 绅士们为了筹募建置南宁图书馆经费,在西关戏院筹款,为了吸引观众,就把南宁流传的肖云举“丹凤朝阳”祖坟 的故事编成粤剧。编剧兼导演的是当时邕宁县立师范讲习 所国文教员吴屹
(卓成)。全剧的演员就聘请正在西关戏院 演出的广州某粤剧团成员担任。由于故事流传久远,加上 演员表演艺术的精湛,一连两夜戏院都满座,影响很大。
                                                       (原载《南宁史料》1981年12月,第三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宁旧事——肖云举史事拾零